比较 | 闽粤子弟“下南洋”已成历史,福建广东开放的故事还在继续
早在明清时期,广东、福建一带出海打拼“下南洋”之风就已经十分兴盛。
闽粤子弟为求生存,不辞千难万险,突破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阻碍,渡过浩瀚的海洋,前往东南亚等地经商、务工。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也将中华文化从大陆带到了海上。
数百年来,这种开拓精神和“营商基因”积淀在了闽粤子弟的内心深处,从而进一步影响着广东、福建的开放和贸易发展。
两省不仅在历史上扮演着贸易、开放、探索的“排头兵”,在新时代中,广东和福建也正演绎着新的开放故事。
2015年4月,两省自贸试验区同时挂牌,这给闽粤两地发挥开放优势和施展“营商基因”提供了另一个大平台。
在自贸区建设上,两地根据自身的区位特点,一个重心在对接港澳、一个重心在对台合作。紧邻港澳的广东自贸区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福建自贸区将立足于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的爆破点
图片出自:央视财经
在单一城市向城市群转型、金融中心向“金融+科技中心”转型的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可谓正逢其时。 事实上,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发展水平、面积和人口等“硬条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不过,就“软环境”而言,例如制度和港口融合度等方面则需要进一步提升。广东自贸试验区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制度试点创新的平台和港口协同发展的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是大平台,而自贸区则是爆破点”,中山大学副校长李善民教授此前曾对有关媒体表示。在他看来,通过三大片区的示范作用,能够带动和辐射其他周边地区进行更加积极的改革。
正如李善民所说,自贸区的存在,为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贸易投资便利化等多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广东自贸区挂牌两周年之时,累计新设企业13.02万家,外商投资企业5879家,合同外资金额达752.24亿美元;南沙片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39项、前海蛇口片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08项、横琴片区实施落地改革创新措施226项。其中的每一项创新,都是在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制度创新探索经验。
在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市场化以及发展开放经济的过程中,广东自贸区的作用则愈发明显。广东省长马兴瑞此前曾表示:
“三个片区要积极探索,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深化与港澳的合作,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和重要引擎。”
两岸经贸合作的大平台
图片出自:东南卫视
与广东自贸试验区相比,福建自贸试验区的特色则是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探索新模式。在一万字篇幅左右的《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出现“台湾”79次、“两岸”29次,“台商”4次,可见福建自贸区对推动闽台经贸合作的重视程度。在功能上,三个片区都针对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深化两岸经济合作中自己的定位:
平潭片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厦门片区重点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福州片区重点建设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
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自贸区率先对台开放了金融、增值电信、医疗、旅游、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50多个领域。推出了“简化CEPA、ECFA货物进口原产地证书提交需求”、“创新融资租赁企业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台胞参保直通车”等诸多便利举措,在两岸跨境直贷、两岸贸易结算、台车入闽快速通关等多方面开创了新的模式。
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林建甫此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福建自贸试验区与台湾的对接合作,将形成两岸共赢的局面。他表示,“福建自贸试验区的设计是对台湾不同的产业作区分。”
创新试点的效果也在逐步显现出来,挂牌至今年10月,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新增台资企业共1411家,占全省新增台企的九成,成为闽台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已吸引超过10000名台湾青年前来创业、就业,片区内的8个两岸青年创业基地聚集了300多家台资企业。另外,台湾金融机构也加快集聚自贸试验区,目前在福建设立分支机构或参股设立的台湾金融机构共21家。
不管是闽台经贸合作,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贸试验区都将在其中发挥重要角色。这不仅需要大胆地创新试点,也需要精准的定位、密切的合作。正如一曲《红日》中所唱:像红日之火燃点真的我,结伴行千山也定能踏过。
每经记者 江然 每经实习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杨欢
更多精彩内容:
周榜 | 新政出台、领导视察、股市变动……下一个左右榜单变化的因素会是啥?
新探索·案例 | 浙江自贸区独占“离岸群岛”,借油品贸易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本文为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